yh533388银河的前身为1938年建校之初周金黄教授建立的药理生理教学组,1973年正式成立药学系,2003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学院,2015年更名为yh533388银河。1938年国立贵阳医学院成立之初,周金黄等老一辈贵医人开启了药学教育先河。学校围绕药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建立了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苗药工程中心等12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获得贵州省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贵州省药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贵州省中药民族药工程技术研究人才基地、贵州省天然药物成药性人才基地、贵州省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历经80载传承与发展,围绕贵州医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在专业学科、师资队伍、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立足贵州、辐射西南、面向全国,建成了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具有明显特色、集人才培养及专业化服务为一体的教学科研基地,为我省社会经济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拥有一幢2万多平方米以教学科研为主综合大楼。设有药剂学、药物化学等13个教研室、综合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中药标本馆。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9岁,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8%,具有硕士和 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2.8%,逐步了建立一支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外聘的4名客座教授均为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师资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逐步提高,呈现了专业化、高学历、结构优化的特点。教师中有全国教育行政管理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计划评价专家、贵州省技术创新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省级教学名师等,还有药学专业核心期刊《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业》等杂志编委。
现设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临床药学四个本科专业,药剂学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已形成研究生、本科和专科为一体的办学层次。近年来,学院承担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和省级教改项目4项,院级教改项目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院级教学成果奖5项,出版各类教材及学术专著13部,获得了《分析化学》省级精品课程和《药物化学》院级精品课程,58人获得了省级和院级优秀毕业论文,累计培养了4000余名药学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特别是2010年就业率达97.8%,为我省药学领域输送了大批业务和管理骨干,同时本专业毕业生还创立了贵州信邦制药、贵州远程制药、贵州威门药业等多家知名企业,为我省医药卫生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学院坚持走“教学为科研服务,科研促进教学”的发展之路”,围绕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的发展,组建了“贵阳医学院药物研究开发中心——药物研究所”、“贵州省中药民族药研究开发中心”、“现代药物制剂GMP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价值近千万元的精密仪器及现代制药设备,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不可多得的教学、科研平台。与此同时,我院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着眼长远、共同发展”的原则,先后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兄弟院校及省内制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了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本专业主持和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重大专项等100项,获经费2889.6万元;获得包括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项,获得国家新药证书或临床批件21项,成为了全省自主研发新药最多的单位;近年来成功研发了复方荭草冻干粉针、妇科止带胶囊等多个中药新药,并成功在企业得到了成果转化和应用,申请获得发明专利23项,发表了科研论文800余篇,SCI期刊收录300余篇,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从贵州制药产业发展较快,药学人才紧缺的实际出发,构建了“立足贵州,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长,教学与社会互动,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办学特色,取得显著成效。三十多年来,毕业生分布全国各地,有的旅居欧美,有的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有的经过深造取得博士学位,有的成为企业家、药学专家和制药专家,许多已经成为贵州医药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分子,为祖国的医药事业,特别是为贵州医药经济的发展以及医药事业的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院全体教职员工始终铭记“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恩来”的校训,秉承“质量立校、文化建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以科教兴国为己任,抓教学,重科研,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为经济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把药学专业建设成“西南一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 特色品牌专业和贵州省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贵州乃至西部的高等药学教育作出贡献。